【書評/心得】[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哲學的經典"電車難題"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是非?(上)
簡評:
作者從"電車難題"的歷史開始介紹這個已然蔚為風潮的哲學新篇章: 從經典的「岔路難題」到「胖子難題」到之後一連串的變形問題,藉由不斷的思想實驗,來探討人面在面臨"道德兩難"的情境時該如何取捨才能做出最符合道德的判斷。第二部分藉由現實中的實驗從不同面向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說,當人們在實驗室裡模擬相同情境時會如何做),第三部分更從大腦的運作審視人們做判斷的過程,最後一部分則是對這個難題做個整體反思。
可以說本書結構完整,對於想認識「電車難題」的人們,無疑是入門好書,但是,本書不會對於這個難題該如何選擇做出任何解答,畢竟思想與道德本來就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首先,讓我們用三個章節的廢話來開始這個問題]
本書的寫法真的是很典型的人文書寫法,對於理科出身的人大概覺得會蠻痛苦的。
用好一點的說法就是: 優雅、紳士、博覽群書、旁徵博引,外加一點幽默感。
用難聽一點的話說就是: 你他媽廢話怎麼這麼多。
第一章唯一的重點是:
二次大戰德國持續轟炸倫敦,但大部分炸彈都飛到了倫敦南部人煙較少的區域。
當時的首相邱吉爾面臨一個難題:是否應該要利用間諜讓德軍誤以為順利炸毀了倫敦中樞?(這個情況下當然德軍就會很得意繼續轟炸倫敦南部,那南部的人就很雖小持續被炸這樣)。
結果是邱吉爾理所當然的這麼做了,所以保住了倫敦中心大多數人,但是也就犧牲了倫敦南部的居民們。
所以第二章就提出了經典的電車難題,這邊我們稱為岔路難題,如下:
電車來了(雖然這怎麼看都是火車但是就不要糾結是tram、trolley還是train的問題好了),即將撞死綁在軌道上的5個人,你該轉動把手讓火車去撞死另一個軌道上被綁住的一個人嗎?
總結一跟二,我們是否該犧牲少數人的權益來成就多數人的權益?
[雙重效果論-關鍵是你的意圖]
第三章對我來說全部是廢話。講述了「電車難題」創始人Philippa Foot與她的好朋友的故事。
第四章終於來到重點了: Philipa引用了Thomas Aquinas提出的"雙重效果論(the doctrine of double effect)"來試圖解釋這個難題。
這是本書提出第一個解釋,也就是上面那個岔路難題中,我應該要讓電車轉換軌道,但我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要拯救5個人,而不是要殺了另外1個人(雖然這是可以預見的結果但非我的本意)。
也就是說,我做了一件事情,造成了A與B兩個後果,但A後果是我想要的,B後果並非我想要的,只是無意間造成的。這種情況下只要證明我是純粹的想成就A而非B,那麼就是可以被允許的。
(當然本書中另外有加很多預設條件,比如說,做A這件事情本身要是良善的,還有已經確定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在不造成B的情況下達成A...等等)
如何?
聽起來簡直就是bullshit,但是用在某些情境上卻又很像這麼回事。
比如說美軍要轟炸ISIS的基地,一顆炸彈不小心落入旁邊的居民區殺了幾個人,基本上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特別是我們對戰爭這個活動特別寬容)。
因為美軍的目的是要炸了基地,而非去平民區殺人。
所以,「意圖」對於人類的善惡判斷是有絕對影響的。
書中的例子是: 如果有A跟B兩個副教授要升遷,因為A比較有能力所以升他為教授,與因為我知道B沒升會很不爽,而他很不爽的話我會很爽,因此選擇A,兩者間存在著巨大的不同。
好,那麼我們同意,的確,意圖是有差別的,但同時有兩個問題出現了:
第一個,只要你的意圖是良善的,即使造成副作用也沒關係嗎?
[胖子難題-這次是真的動手了]
第五章的胖子難題如下,這次沒有兩條軌道,但是你面前有個胖子,他掉到軌道上的話電車就會停了,請問你該推他嗎?如果繼續用雙重效果論,你還是應該推他。因為你的目的是要用胖子擋電車(雖然你知道他屎定了),讓電車停下來,而非殺死胖子。如果今天有其他物品在,比如說兩百公斤重的箱子,你也會這麼做(如果推得動的話啦)。
這樣對嗎?
也就是說,胖子與兩百公斤重的箱子在你眼裡都一樣,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所以他們都活該被利用囉?
還是你要說,搞不好那個胖子真的夠胖,掉下去擋住電車都還不一定會死。
先不管台灣一大群的ㄈㄓ會跳出來抗議好了,這很明顯是詭辯。
書中提出一個反例是,假如今天一群礦工因為礦坑坍崩,要趕緊逃出去,好死不死出口被一個夾在碎石塊中的胖子擋死了。你手頭有炸藥,只要把那些石塊炸了,一群人就可以逃出去了,只是當然也會炸到胖子。
這次你總不能再說,炸石堆是我的目的,炸胖子不是,而且我炸胖子,就算他變成碎片,也不一定會死啊!
關於意圖,我們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證明你的意圖是A不是B?
[環狀軌道-我們很明顯是要置那個胖子於死地]
我們看看下一個問題:
這叫做環狀軌道問題,這次如果你讓電車轉彎,撞到胖子,胖子就會死,電車就會停下來,於是一天又平安的過去了。
但這次不同的是,假如再次使用雙重效果論的話,你會說我的目的是為了讓電車轉彎,但不是為了要撞死胖子。
oh,no, 這不說通了孩子。
如果你的目的不是要撞死胖子,那列車轉彎後不撞到胖子就會回到原來的軌道殺死那5個人。所以撞到胖子並讓他死很顯然就是你的意圖。
不信?再看看第七章裡這個多推一把難題:
這次,如果只推一下把手,車子會轉彎沒錯,可是因為車速過快會"剛好"跳過胖子,除非你再推一下讓車子稍稍減速才能準確無誤地撞到胖子並停下來。
還有一個更絕的,叫做雙重軌道難題,這次推一下,電車回到原本的軌道撞死5個人,推兩下電車就去第三個軌道撞死胖子然後停下來。
至此,我們已經無法再用雙重效果論來維護原本的主張了,因為很明顯我們就是要胖子死。
我說,胖子到底招誰惹誰了?
好吧,雙重效果論不那麼有用了,那麼該怎麼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