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心得】超速學習
今天要分享的書是「超速學習」,一本教你如何用「後設角度」來看待學習,並有效提升自我效率的書。作者用清楚的9大法則帶領讀者了解超速學習的精髓,並透過大量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說明如何應用、並示範如何馬上身體力行制定自己的「超速學習計畫」。
推薦指數:10/10
Key Takeaway:
無法專心可以分成兩種:1.無法開始(拖延)2.無法持續(分心)。
面對拖延的狀況,首先要做的是面對: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拖延,總覺得自己是在「休個必要的息」。然而促使你無法開始的真正理由可能是覺得不舒服、焦慮、害怕失敗等等。唯有正視並發現自己正在「拖延」,才能好好開始。
針對分心的狀況,記得要創造能專心的環境、並了解自己能夠維持「專注」的極限。若有一段較長的學習時間,可以使用蕃茄鐘法則,或是涵蓋多個主題,不要只專注一個。(別一開始就擔心進不了「心流」狀態)
3.直截了當:走最短的路,勇往直前
簡單來說,先設想你要應用的技能的環境,直接創造那個環境學習。
回想一下為什麼大學時學到的技能和出社會的使用天差地遠,應該就不難理解。 各種理論為何在碰到工作上的實際情形無法使用,很大的原因也是我們並沒有在一開始學習時就把自己放到使用的情境當中。
►直接學習的方法:
1.以輸出為基礎:
至少「製作出」某樣東西,而不是花很多時間筆記和讀書。(e.g 製作作品集 vs 單純學繪圖技能)
2.沈浸式學習:
讓自己身處項技能的目標環境(e.g 學語言讓自己只能說英文)
3.飛行模擬法:
把自己放在某個情境中直接練習(e.g 潛水的術科)
4.矯枉過正法:
增加挑戰性,讓設定的目標包含所需的技能。(e.g 學習演講不透過課程,直接到中學講課看誠實學生的反應)
4.重複練習:直擊你最大的弱點
學習的過程中總有一個決定你學習速率的主要瓶頸,只要把它獨立出來並加以練習,就能有效地加快學習速率。 最有效的方式,是先「直接學習」(避免漫無目的的真對不對的方向鑽研),接著「重複練習」(分析自己技能的阻礙,找到瓶頸)。
(e.g 透過寫文章練習寫作技巧,並發現自己的弱點在於「邏輯組織」)
►反覆練習的方法:
1.切割時間法:把一連串較長行動的一小段時間獨立出來,重複練習。(e.g:重複練習幾個片語單字)
2.認知練習法:把一個完整技能的一部分獨立出來練習。
(e.g:練習音調,先無視怎麼拼音、文法)
3.模仿法:只針對一個完整技能的某一個部分挑出,模仿佼佼者。(e.g:想練習寫文章的辭藻,先模仿喜歡的作品,暫時不管架構)
4.放大鏡法:在想學會的技能中其中一個要素中,花更多的時間練習。
(e.g:想練習邏輯輸出,寫文章時花更多時間在架構建築而非辭藻)
5.連動法:從難的開始,必要時再回去看必備技能
(e.g先不管韓文發音的例外,先以整個句子學習)
5.提取記憶:用測驗來學習
學習的另一個要點,就是需要回饋。沒有回饋,通常會導致停滯不前。
然而回饋並非越多越好,重點在於 回饋是否能提供有效資訊,讓我們能夠加以修正。
►回饋類型:
1.結果型回饋(做錯了嗎?):細節最少
(e.g 考試/業績<到底哪裡好所以業績好?promotion?行銷策略?>)
2.資訊型回饋 (哪裡做錯?):不一定能了解如何修正,但知道有問題
(e.g 講外文別人狐疑的看著你>>妳說錯了)
3.改正型回饋(能告訴你如何修正):困難在於能這樣做的人不多。
7.保留記憶:別往有漏洞的地方倒水
人的記憶其實呈現指數型衰退,因此要有效率的學習,更需要了解如何保留記憶。
►記憶留存方式:
1.間隔法:用重複來記憶
在較長的學習期間裡,把學習時間分散在較多區間當中。雖然短期可能稍微表現不佳(因為區間之中可能忘記),但長期來說效果會更好。
2.程序化:習慣會持續下去
(e.g:騎腳踏車、不用看鍵盤打字。)
3.過度學習:超越完美的練習
做出比「表現良好」更多的額外練習,能拉成記憶的儲存時間。
過度學習可分兩種:
1)核心練習:持續練習並精修一項技能
2)預先練習更高一階的技能(當你把較低階的核心部分應用在較困難的領域時,可以被過度練習)
過度學習通常持續期較短,較適合急救、緊急應變措施之類的應用。
長期學習把過度學習和間隔法、程序化結合。
直覺是大量有條理的處理問題經驗的產物。試著聚焦於原則,建立切種問題的事物核心實例,而非聚焦於表面特徵。
►如何建立直覺?
1.別輕易放棄困難的問題,追問根本
2.用證明過程來理解
3.永遠從具體例子開始:人類無法用抽象的方式把事情學得很好。多數人只有在接觸實例後才有辦法學會抽象的規則。
4.別欺騙自己:達克效應(某人對某一主題的理解不充分,卻相信自己比真正具備該主題知識的人了解更多)
避免這個狀況最重要的就是問很多問題,了解問題的核心
*費曼技巧:
1.在一張紙的上方,寫下你想了解的觀念或問題
2.在下方空間解釋那個想法,彷彿你必須教別人
a.若是個觀念,問自己,如何把這個觀念傳給沒聽過的人
b.若是個問題,說明該如何解答:重要的事,要說明你為何認為解題步驟是合理的
3.當你卡住了,表示你的理解無法提供清楚解答。請回去找書、筆記,老師,或參考資料,直到找出答案
9.勇於實驗:往舒適圈外探索
實驗的類型:
1.學習資源的實驗(我要怎麼學)
(學習方法的實驗:eg 用書/影片/上課..)
2.技巧的實驗(我接下來要學什麼)
(e.g 單字文法會了後,我要學日常對話?)
3.風格的實驗(技巧純熟後,你想變成怎麼樣的風格?)
►如何實驗?
1.先模仿,再創造
2.把方法放在一起比較
(e.g 學語言時,用記憶法和直接背誦比較何者較好)
3.採用新的限制:知道怎麼做之後,給自己一點限制讓自己突破(強迫你跳出舊有習慣)
4.混合不相關的技能:結合兩種看似不一定相干的內容
(e.g 呆伯特:企管碩士+漫畫家)
前面講完這麼多,現在讓我們立即開始擬定自己的學習計畫吧!
步驟一:深入研究
1.打算學習的主題與範圍:越明確越好
(e.g學英文vs能和人聊15分鐘的日常會話)
2.使用的資源:書籍/影片….
3.了解他人如何成功學會此項技能
4.直接練習
步驟二:安排時間
1.打算投入多少時間:半個月?一年?半年?
2.何時學習 :假日?週間晚上?
步驟三:執行計畫
1.後設學習:我是否研究過學習這個主題或技能的典型方法?我是否訪談過成功的學習者,了解他們推薦的學習資源與忠告?我是否至少花了學習時間的百分實在事前準備上?
2.專心致志:我花時間學習時是否專注?我是否故意跳過學習課程,拖延時間?我的注意力有多敏銳?
3.直截了當:我是否用最終會使用這項技能的方式在學習?我如何轉化技能到實際應用?
4.反覆操練:我是否花時間專注在最大弱點?我的學習速度趨緩,問題在哪?如何拆解改善?
5.提取記憶: 我是否花太多時間在閱讀和複習,沒有自己提取記憶輸出?我有沒有自我測驗的方法,或是我只是假設我記得?
6.意見回饋: 我是否有得到誠實的回饋?怎麼調整?
7.保留記憶:我是否有適合的計畫來記住長期學習的內容?我有用間隔法來接觸資訊嗎?我有把事實知識轉成程序嗎?
8.培養直覺:我有深入了解自己在學習的事物,或是在死背?我能否教導別人我在研讀個觀念和流程?
9.勇於實驗:我目前用的資源有沒有讓我卡住?我是否需要試驗其他方式?我有沒有自己的風格?
步驟四:檢視成果
步驟五:選擇維持或專精
最後,若你對這本書有興趣,歡迎點此購買。
推薦指數:10/10
Key Takeaway:
- 在變遷快速的現代社會,超速學習不僅可以讓你與時俱進,也能協助你找到自己的隱藏優勢,甚至能大幅提升轉換跑道的可能性。
- 做困難的事,尤其是與學習新事物有關的事情,會提升你對自我的認知,這能帶給你信心,相信自己或許做得到以前做不到的事。
- 九大快速學習法則:後設學習(了解怎麼學習)、專心致志、直接了當(把自己放在實際使用技能的情境中直接學習)、反覆操練、提取記憶(間隔式記憶法)、意見回饋、保留記憶(長期記住)、培養直覺、勇於實驗(確認是否需要調整學習方式)。
以下我會簡單說明每個法則的實際意義與使用方式
- 後設學習:先畫一張學習地圖
透過「為什麼、是什麼、怎麼做」三大問題,找出「如何學習」的方式。
在開始真正學習技能之前,先花預計投入時間的1/10,好好思考學習這個技能的細節——包含為什麼想學、這門技能是什麼、怎麼學。
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減少自己學習路上的冤枉路,透過先了解怎麼學習,再安排適當的學習方式,並時時刻刻調整、避免學習效率遞減的狀況。
舉例來說,在學習某個語言之前,可以先和學過的前輩請教或是上網找尋其他學習者的共同學習方式——推薦什麼樣的教材?有什麼樣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麼學習?
在開始真正學習技能之前,先花預計投入時間的1/10,好好思考學習這個技能的細節——包含為什麼想學、這門技能是什麼、怎麼學。
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減少自己學習路上的冤枉路,透過先了解怎麼學習,再安排適當的學習方式,並時時刻刻調整、避免學習效率遞減的狀況。
舉例來說,在學習某個語言之前,可以先和學過的前輩請教或是上網找尋其他學習者的共同學習方式——推薦什麼樣的教材?有什麼樣需要注意的地方?可以麼學習?
2. 專心致志:把刀磨利
面對拖延的狀況,首先要做的是面對: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拖延,總覺得自己是在「休個必要的息」。然而促使你無法開始的真正理由可能是覺得不舒服、焦慮、害怕失敗等等。唯有正視並發現自己正在「拖延」,才能好好開始。
針對分心的狀況,記得要創造能專心的環境、並了解自己能夠維持「專注」的極限。若有一段較長的學習時間,可以使用蕃茄鐘法則,或是涵蓋多個主題,不要只專注一個。(別一開始就擔心進不了「心流」狀態)
3.直截了當:走最短的路,勇往直前
簡單來說,先設想你要應用的技能的環境,直接創造那個環境學習。
回想一下為什麼大學時學到的技能和出社會的使用天差地遠,應該就不難理解。 各種理論為何在碰到工作上的實際情形無法使用,很大的原因也是我們並沒有在一開始學習時就把自己放到使用的情境當中。
►直接學習的方法:
1.以輸出為基礎:
至少「製作出」某樣東西,而不是花很多時間筆記和讀書。(e.g 製作作品集 vs 單純學繪圖技能)
2.沈浸式學習:
讓自己身處項技能的目標環境(e.g 學語言讓自己只能說英文)
3.飛行模擬法:
把自己放在某個情境中直接練習(e.g 潛水的術科)
4.矯枉過正法:
增加挑戰性,讓設定的目標包含所需的技能。(e.g 學習演講不透過課程,直接到中學講課看誠實學生的反應)
4.重複練習:直擊你最大的弱點
學習的過程中總有一個決定你學習速率的主要瓶頸,只要把它獨立出來並加以練習,就能有效地加快學習速率。 最有效的方式,是先「直接學習」(避免漫無目的的真對不對的方向鑽研),接著「重複練習」(分析自己技能的阻礙,找到瓶頸)。
(e.g 透過寫文章練習寫作技巧,並發現自己的弱點在於「邏輯組織」)
►反覆練習的方法:
1.切割時間法:把一連串較長行動的一小段時間獨立出來,重複練習。(e.g:重複練習幾個片語單字)
2.認知練習法:把一個完整技能的一部分獨立出來練習。
(e.g:練習音調,先無視怎麼拼音、文法)
3.模仿法:只針對一個完整技能的某一個部分挑出,模仿佼佼者。(e.g:想練習寫文章的辭藻,先模仿喜歡的作品,暫時不管架構)
4.放大鏡法:在想學會的技能中其中一個要素中,花更多的時間練習。
(e.g:想練習邏輯輸出,寫文章時花更多時間在架構建築而非辭藻)
5.連動法:從難的開始,必要時再回去看必備技能
(e.g先不管韓文發音的例外,先以整個句子學習)
5.提取記憶:用測驗來學習
試圖喚回記憶這件事,本身對學習就有很大的幫助。思考一下若你明天要考試,透過 1)複習筆記 2)寫模擬試題 3)自己畫一張概念圖並解釋給他人聽,哪一個效果會最好?答案無庸置疑會是3,原因是透過畫概念圖的方式,記憶被更完整的提取以及應用,讓你能對要考試的概念有更全面性的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在做喚回記憶時,要試著找到對的中間點:當太久之後提取記憶將導致全部遺忘,但太早提取記憶其實沒有實際成效(死背)。
►如何提取記憶?
1.快閃卡 (間隔式重複學習)*針對特定領域(暗示 — — 回應)效果才會好(若需要記住資訊的情境變動很大,會有缺點)
2.自由回想法:讀完一本書的某個部份,就在白紙上試著寫下所有能記得的內容。(強迫自己回想)
3.試題簿法:把筆記改成以後要回答的問題,而非只抄下重點。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在做喚回記憶時,要試著找到對的中間點:當太久之後提取記憶將導致全部遺忘,但太早提取記憶其實沒有實際成效(死背)。
►如何提取記憶?
1.快閃卡 (間隔式重複學習)*針對特定領域(暗示 — — 回應)效果才會好(若需要記住資訊的情境變動很大,會有缺點)
2.自由回想法:讀完一本書的某個部份,就在白紙上試著寫下所有能記得的內容。(強迫自己回想)
3.試題簿法:把筆記改成以後要回答的問題,而非只抄下重點。
6.意見回饋:別閃避重拳
學習的另一個要點,就是需要回饋。沒有回饋,通常會導致停滯不前。
然而回饋並非越多越好,重點在於 回饋是否能提供有效資訊,讓我們能夠加以修正。
►回饋類型:
1.結果型回饋(做錯了嗎?):細節最少
(e.g 考試/業績<到底哪裡好所以業績好?promotion?行銷策略?>)
2.資訊型回饋 (哪裡做錯?):不一定能了解如何修正,但知道有問題
(e.g 講外文別人狐疑的看著你>>妳說錯了)
3.改正型回饋(能告訴你如何修正):困難在於能這樣做的人不多。
7.保留記憶:別往有漏洞的地方倒水
人的記憶其實呈現指數型衰退,因此要有效率的學習,更需要了解如何保留記憶。
►記憶留存方式:
1.間隔法:用重複來記憶
在較長的學習期間裡,把學習時間分散在較多區間當中。雖然短期可能稍微表現不佳(因為區間之中可能忘記),但長期來說效果會更好。
2.程序化:習慣會持續下去
(e.g:騎腳踏車、不用看鍵盤打字。)
3.過度學習:超越完美的練習
做出比「表現良好」更多的額外練習,能拉成記憶的儲存時間。
過度學習可分兩種:
1)核心練習:持續練習並精修一項技能
2)預先練習更高一階的技能(當你把較低階的核心部分應用在較困難的領域時,可以被過度練習)
過度學習通常持續期較短,較適合急救、緊急應變措施之類的應用。
長期學習把過度學習和間隔法、程序化結合。
8.培養直覺:先深掘,再累積
直覺是大量有條理的處理問題經驗的產物。試著聚焦於原則,建立切種問題的事物核心實例,而非聚焦於表面特徵。
►如何建立直覺?
1.別輕易放棄困難的問題,追問根本
2.用證明過程來理解
3.永遠從具體例子開始:人類無法用抽象的方式把事情學得很好。多數人只有在接觸實例後才有辦法學會抽象的規則。
4.別欺騙自己:達克效應(某人對某一主題的理解不充分,卻相信自己比真正具備該主題知識的人了解更多)
避免這個狀況最重要的就是問很多問題,了解問題的核心
*費曼技巧:
1.在一張紙的上方,寫下你想了解的觀念或問題
2.在下方空間解釋那個想法,彷彿你必須教別人
a.若是個觀念,問自己,如何把這個觀念傳給沒聽過的人
b.若是個問題,說明該如何解答:重要的事,要說明你為何認為解題步驟是合理的
3.當你卡住了,表示你的理解無法提供清楚解答。請回去找書、筆記,老師,或參考資料,直到找出答案
9.勇於實驗:往舒適圈外探索
實驗的類型:
1.學習資源的實驗(我要怎麼學)
(學習方法的實驗:eg 用書/影片/上課..)
2.技巧的實驗(我接下來要學什麼)
(e.g 單字文法會了後,我要學日常對話?)
3.風格的實驗(技巧純熟後,你想變成怎麼樣的風格?)
►如何實驗?
1.先模仿,再創造
2.把方法放在一起比較
(e.g 學語言時,用記憶法和直接背誦比較何者較好)
3.採用新的限制:知道怎麼做之後,給自己一點限制讓自己突破(強迫你跳出舊有習慣)
4.混合不相關的技能:結合兩種看似不一定相干的內容
(e.g 呆伯特:企管碩士+漫畫家)
前面講完這麼多,現在讓我們立即開始擬定自己的學習計畫吧!
步驟一:深入研究
1.打算學習的主題與範圍:越明確越好
(e.g學英文vs能和人聊15分鐘的日常會話)
2.使用的資源:書籍/影片….
3.了解他人如何成功學會此項技能
4.直接練習
步驟二:安排時間
1.打算投入多少時間:半個月?一年?半年?
2.何時學習 :假日?週間晚上?
步驟三:執行計畫
1.後設學習:我是否研究過學習這個主題或技能的典型方法?我是否訪談過成功的學習者,了解他們推薦的學習資源與忠告?我是否至少花了學習時間的百分實在事前準備上?
2.專心致志:我花時間學習時是否專注?我是否故意跳過學習課程,拖延時間?我的注意力有多敏銳?
3.直截了當:我是否用最終會使用這項技能的方式在學習?我如何轉化技能到實際應用?
4.反覆操練:我是否花時間專注在最大弱點?我的學習速度趨緩,問題在哪?如何拆解改善?
5.提取記憶: 我是否花太多時間在閱讀和複習,沒有自己提取記憶輸出?我有沒有自我測驗的方法,或是我只是假設我記得?
6.意見回饋: 我是否有得到誠實的回饋?怎麼調整?
7.保留記憶:我是否有適合的計畫來記住長期學習的內容?我有用間隔法來接觸資訊嗎?我有把事實知識轉成程序嗎?
8.培養直覺:我有深入了解自己在學習的事物,或是在死背?我能否教導別人我在研讀個觀念和流程?
9.勇於實驗:我目前用的資源有沒有讓我卡住?我是否需要試驗其他方式?我有沒有自己的風格?
步驟四:檢視成果
步驟五:選擇維持或專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