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心得】2016 (台) 邏輯謬誤鑑識班
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分辨一個人論述的合理性,
而關鍵點就是邏輯,簡單說就是推論的方式。
最常用的推論例子就是
1. 人都會死
2. 蘇格拉底是人
3. 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1與2是前提,3是結論,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推論,只要推論是正確的,論述就合理。
而推論要正確,就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1. 前提,或說內容是正確的。
2. 推理的形式是正確的。
本書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內容不正確的謬誤,第二部分探討形式不正確的謬誤。
<內容不正確>
1. 把合理當正確 或 輕率連結因果 或 不相干的因果關係
算是最常見的謬誤,比如說看到有個人割腕多次但每次都沒死,因此下了結論說割腕只是為了吸引人注意。
這是一種可能性,但可能性不一定就是事實。
另外迷信也是,比如說"她上個月拜了月老,最近就交到男友,那個月老真的很神"。
或是看到一個人考試考得差,就覺得是因為他都不用功,或是他頭腦不好。
再舉例,"那個有錢人說他很喜歡這隻紅酒,可見這支紅酒一定很好喝";"英文都學不好怎麼當發明家"則是將有錢人=懂紅酒,以及發明=需要學英文做了連結,但其實這其中並不相關(或說,是有可能相關,但非絕對)。
2. 以偏概全 或 非黑即白
這也是非常常見的謬誤,只要是內容包含"都","一定"等等字詞,就可能是以偏概全。
比如說"南台灣的人都是民進黨的信徒"。
或是簡單的二分法,比如說"你不會寫電腦程式?那你還說你懂電腦"。
3. 批評稻草人(曲解別人意思) 或 歧義 或 定義不明
批評稻草人最常在政治中看到,比如說"那個總統覺得台灣應該跟中國進行經濟協商,這就是賣台!"。
或是認為"支持罷免3Q"看做"支持黑道"。
也就是原本沒有這回事,但是先畫靶再射箭,比如上述先把"跟中國進行經濟協商"跟"賣台"畫上等號,之後就把支持這件事的人都打上"賣台"的標籤。
歧義則是同樣字句對雙方來說有不同解釋,因此讓聽者產生誤解。
比如說,有人說他考試考很差,只考了八十分,對聽的人來說可能覺得這個人根本是刻意炫耀或裝弱,但其實可能他原本次次都考滿分,八十分的確對他來說是差了點。
定義不明則是類似"我們只要好好努力就可以出頭天","喝酒要適度"等等,都是廢話。
因為什麼叫"好好地",甚麼叫"適度",這些語意不明的東西,就像占星術一樣,不管發生甚麼情況都可以解釋,那說了就等於沒說。
以上幾種都是有謬誤的內容,若是使用這種內容來進行邏輯推導師,只會得出錯誤的結果,
比如說:
1. 長得好看的人都不會讀書。
2. 小美長得很好看。
3. 所以小美不會讀書
形式上來說,這樣的推論是正確的,但是前提的內容就犯了上述的以偏概全、不相干因果關係等謬誤,因此提出錯誤的前提,也就只能得到錯誤的結論。
<形式不正確>
學過高中數學就知道,推論的形式是固定的,比如說若P→Q為真,那麼-P→-Q就為真,而不符合這些形式的推論,即使前提的內容正確,也一樣是一種謬誤。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