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心得】2016 (美) [赴湯蹈火]/[Hell or High Water] - 這不是有關亡命之徒的故事

IMDB: 8.2 (連結)


Rotten Tomatoes: 98% (連結)



可看度:

絕對好看! 如果喜歡像是<落日車神 Drive>的人,應該也有很大機會喜歡這部片;沒有絕對的黑與白,而且看完會讓你深深的惆悵。




防雷線
========================================================================


[這部片厲害的是故事線。]


我們先說說劇情背景吧。Toby的母親前不久過世了,過世之後他發現媽媽已經將房產做了反向貸款(reverse mortgage)*,因此原本居住的牧場很快要被銀行收回。

但與此同時石油公司告訴他那塊地底下藏有石油,若是同意石油公司探鑽他將可因此獲得鉅額租金。

但房地的貸款要繳清才能拿回產權,否則地就變銀行的了。因此生活貧困的Toby找上原本就小罪不斷的哥哥Tanner,打算搶各處小銀行以湊淂贖回款項。



*反向貸款在台灣叫做"以防養老"(相信這樣講就聽過了)。
簡言之用法就是老年時將房產抵押給銀行,銀行按月支付固定金額當你的生活費,並且你還是享有房產的居住權,直到過世產權就會歸銀行所有。

這就像是把房子賣給銀行,銀行變成貸款者,並且按月繳交貸款(給原屋主),因此叫做反向貸款。(想知道更多可參考綠角的說明)

以上是故事背景,但妙得是從頭到尾這部分導演都沒有明說;他放給觀眾自行從電影的脈絡中做解讀,而非平鋪直敘告訴你答案。

一來是因為這對於理解劇情不會有影響,因為實際上觀眾最後還是會了解兩兄弟行為背後的原因;二來我覺得最棒的就是,這樣的敘事風格讓整部電影不再單單是銀幕上的故事,而是完全有可能會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一段生命插曲。

試想,在日常生活中,誰會忽然跳出來告訴你眼前發生的事情其背後理由是甚麼?更不會出現旁白來解說或是最後歹徒抓住好人時將自己的陰謀全盤托出這種不合理的情境。

如果有,那只發生在戲劇裡,因為要讓觀眾更了解劇情的發展。

但本片導演特意跳脫了這個框架,他像是只剪輯了Toby生活中從A點到B點所發生的一件事做成影片一樣,在A點之前B點之後的事則完全可以省略。

這種做法讓這部片顯得比現實為真。

因為Tobby,像大多數的平凡人一樣,這輩子大概就只有這麼一件不平凡的事值得我們注意。而這個不平凡的片段正造就了這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是的,我覺得這個故事很驚心動魄。]


如果要形容,就像是你眼看著一顆引信很長很長的炸彈被點燃,你知道還要燒很久才會燒到彈體,也知道一旦引爆那場面會多麼駭人。因此你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等待與期待。

但這爆炸的時機偏偏就是讓人望眼欲穿,遲遲不出現。

要說當然也是理所當然,畢竟平凡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像煙火燦爛般的瞬間?

對Toby或是Tanner來說,就只有那麼一刻。





因此電影幾乎80%都在鋪陳,都在燒引信。

第一幕當兩人搶前兩間銀行成功時我們都知道他們不會這麼快被抓,畢竟故事才剛剛開始。但之後快退休的Marcus看穿了兩人行動開始要追捕,此時觀眾不安感也正式被挑起。

下一幕Tanner那狂野的本性讓他不按牌理出牌亂搶了一家大的銀行,而這很可能毀了Toby的計畫(雖然此時我們完全不知道他的計畫具體是甚麼,但我們畢竟有希望主角成功的傾向)。觀眾的不安感漸漸上升,加上Marcus的老練讓他越來越接近事件的核心。

炸彈的引信眼見越燒越短。

直到搶第三家銀行,Tanner毫不猶豫殺了人,觀眾知道這件事已經無法善了,並且此時Toby的目的也一點點被揭開,觀眾因此開始越發緊張,想知道到底這個失控的計畫會進行到甚麼樣的地步。

倒數第二幕炸彈終於引爆。




Tanner正式對決上Marcus一夥;槍戰,死亡。另一面Toby過檢查哨;檢驗,放行。計畫被完成,地被買回來,石油公司也進駐了。

炸彈漂亮地將周遭都夷為平地,在剩下的一片荒蕪中,Toby緩緩地重建起他的堡壘。

這一切都像是被Toby安排得分毫不差,當然我們知道他的內心其實已經跟著這場爆炸分崩離析(像Marcus說的,Toby這輩子都會被這件事糾纏)。但是這一切都無所謂了,因為他本來就自己怎麼樣都沒關係,一切都是為了讓他的後代不要再世襲貧窮。



[因此這真的不是關於亡命之徒的故事。]


Toby當然肯定不是,看他搶銀行時手一直在抖,甚至還把老人的槍拿來後又直接放在老人面前的桌上;搶最後一間銀行時慌亂的不知道該把槍指誰,與顧客(還是警衛)駁火時也是亂放槍一通。

一切的一切都讓人覺得他只是鋌而走險,他的心中只有計畫,而這個計畫中他是希望不要傷害任何人的。

因此他只搶小銀行,一來小銀行不容易被追查,二來小銀行的人不太會反抗,三來銀行丟錢不會傷到任何人的荷包。

因此Toby並非要報復這個社會,不,他只是要反轉他(以及他孩子)的命運,而這個動作要靠搶銀行才能實現,如此而已。


有注意到為何場景要選在西德州嗎?這是個非常有趣的議題。

在電影中看到主角經過的城鎮一片衰敗,路牌的廣告是幫助你還債,路邊的房屋是傾頹居多。但德州事實上還是全美經濟第二好的州,石油產業表現良好(雖然多少受到油價下跌影響),幅員廣闊人也多。

這告訴我們經濟數據終究只是數字而已。

在電影中新與舊,貧與富的衝突一再被凸顯。有一幕兄弟倆開車加油,加油站旁的便利商店前停著的是顧客的一匹馬,隨後而來加油的是兩個年輕小夥子開的一輛超跑。

警長路上遇到牛仔在趕著牲口離開火災地,牛仔喃喃著沒有小孩要繼承他的事業。呼應了Toby跟他孩子說留了牧場給他時,孩子劈頭第一句就是"我要牧場幹嘛?"。而晚上兄弟倆去洗錢的賭場卻是這麼的五光十色,炫亮的讓人無法直視。



地方小鎮的銀行連監視器都沒有,臨時起意搶的大銀行行員則說"這年代沒有監視器算甚麼銀行"。

所以為什麼場景要選在德州?電影中說"這地方曾經一度是印地安人的(Comanche),之後被白人奪走。現在白人的土地被銀行奪走"。因此可以看出Toby的行動只是想奪回罷了。

就是這麼一個充滿美國特色的地方讓故事的意涵變得更豐富,這裡就要佩服編劇了,總是可以利用這些灰色般地帶交織出一幕幕人性衝突的場面,像是他的上一部<怒火邊界 Sicario>,一樣讓人冷汗直流,這麼說來他真的挺會處理最後才大爆炸這樣的敘事手法。
(想知道更多有關本片場景選擇可以看這篇編劇的訪談英文連結)。

回到正題。

我認為Tanner也並不是亡命之徒。他入獄因為殺了會加暴的父親(當然有個悲慘的童年這老生常談了不是甚麼藉口),出獄後發現母親遺囑裡根本沒有他的存在。雖然爹不疼娘不愛,但是這不影響他對弟弟的愛。





Tanner從各方面來看只是一個隨己意過生活又執行力強的人而已。

像是在旅館他也能隨意的勾引上櫃台小姐回去幹一砲;在早餐店中看到對面的銀行覺得搶他們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就這麼幹了。之後搶了大銀行,一進去發現是發薪日(好像是有點忘了)一堆人在臨櫃辦理,也毫不猶豫直接叫所有人趴下,然後該開槍就開槍。到最後知道計畫要成功只剩一條路走,也就把事做絕了,自己吸引所有警車注意並且成為了"草原之王(lord of the plain)"。

所以他並非亡命之徒,只是他的個性招致他的最終下場而已,並且不要忘了,他是有核心理念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幫弟弟完成他的計畫。

(那甚麼樣叫做亡命之徒呢,看看導演前一部片<超危險人物 Starred up>吧,保證過癮)


[最後,演員]


我覺得本片演得最好的還是Jeff Bridges,雖然這種鐵漢柔情的角色他在<真實的勇氣 True Grit>裡面已經演過了(笑),但是在這片中還是把那種酸死人不償命把種族歧視當成家常便飯又蠻不在乎的德州人(還是警官)演得入木三分。



最棒的一幕當然是他狙擊了Tanner後背對著觀眾要走下山之前那個踉蹌,那股從中而來的悲傷差點把他壓垮的痛苦讓人屏息。

當然兄弟倆人也無話可說,Ben Foster的狂放不羈很到味,常常不知道他下一秒又要衝動幹甚麼事情,讓人很有騎在脫韁野馬上一般的壓力。




而Chris Pine那個雖然不是甚麼大人物但是意志堅定的貫徹自己信念的強韌也有實實在在地傳達到觀眾心裡,兄弟倆離別時的相望,在酒吧中聽聞哥哥死訊時默默地喝酒,最後跟Marcus冷靜的互放狠話,雖然他的角色感覺比哥哥更難發揮但是絕對比哥哥更搶眼。這大概就是個人魅力吧我想。

最後的最後,為什麼叫做Hell or High Water? 其實中譯就是不論如何,下定了決心去做。他們兄弟並不是真的要破壞甚麼,只是像導演說的"good people do bad things, for good reasons"。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