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心得】2015 (英) [Eye in the Sky]/[天眼行動]- 人命該如何被衡量?

IMDB: 7.3 (連結)

簡評:

故事線非常簡單線性,連場景都很簡單。

但是其中複雜的議題以及十足的張力讓人完全不覺得有任何喘息的空間,關於人命的價值為何,導演拋出了一個申論題,但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填上100分的正確解答。

看完會讓人深思很久的好電影。




========以下有雷=========

[簡單的戰爭片,複雜的政治角力]

本片雖然是戰爭相關,但是完全跳脫了一般戰爭片要表現戰鬥的激烈、場景的浩大、人性的光輝等等要素;相反的,結構異常簡單: 在一個跨國的狙擊恐怖份子行動當中,有個小女孩可能會被導彈波及,到底發射的按鈕要不要按下去?

就是這樣的故事線。

但這其中牽扯到的政治與道德的角力卻讓這個行動背後暗潮洶湧。

首先是政治方面。

一個狙擊恐怖份子的行動,要層層上報,不只要得到首相的許可,甚至連盟國的外交都要兼顧。

這裡有三方人員要互相合作,一是主導整個行動的上校,二是試圖取得上層同意的將軍,三是現場的肯亞特務。另外還有一個旁支是美國的國務卿。

所以其中的對比關係就層層複雜:

1. 主導行動的上校因為追緝這名恐怖份子已經6年,迫切希望在此關鍵機會擊殺她;對比上層每個都不願意負責,一個個將責任外包,不斷讓時間往後拖延。



2. 在前線以身犯險的特務甚至差點被捕,對比在企劃室裡觀看衛星影像的高官們完全沒有任何風險,只需要動動口作個決定。



3. 同行的罪犯包含美國人,因此英國這邊還連絡外交部長,並且需要取得美國的許可。




4. 歐美政府與抗恐怖主義的針鋒相對。



這裡面我覺得最值得深思的是英國與美國在做決定上的對比。

美國國務卿直接說明"當恐怖份子加入了青年黨(恐怖組織)時,他就已經放棄了美國公民的權利",因此擊殺他應該是完全不需要猶豫的事情。

(這樣的說法非常有趣,也可以拿來當作贊成死刑的理由之一,即,當一公民犯了殺人罪,這同時代表他也放棄了作為人/公民的權利,因此政府有權力判他死刑)

相較於此,英國不僅派了首相代表,還讓檢察總長加入審核行動的討論當中。也許可以解讀成在軍事行動中較為注重其合法性,但相對來說也可以說他們只單純訴求於政治正確與否。



在行動的快捷上面,無疑美國的作法就可以在限時內完成任務;但是在程序正義上面英國的作法才可以確保不會"濫用錯誤的手段去達成也許是對的目的"。

但,在這之上,還存在這更重要的道德層面的問題。

[你該殺死那個小女孩嗎?]

剛好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書評連結),探討了哲學中著名的電車問題:可以為了救5個人而犧牲1個人嗎?

套用到本片中是再適合不過。



以下幾種立論:

1. 雙重效果論: 殺死恐怖份子是主要目的,而小女孩的死亡只是可以預見的附加結果(但並非想要的結果,若是小女孩可以順利逃離,也是我們所樂見)。 因此使用飛彈是被允許的。

這是大多數軍方目前採取的道德教育,因為在攻擊行動中波及到平民是非常常見的,如果為了避免傷害無辜的人就甚麼都不做,那麼在中東的軍事活動基本都可以解散。

而這也是為什麼上校還是努力讓小女孩受到波及的可能性降低到50%以下,一方面是為了要取得上層同意,一方面也是小女孩本來就真的不是他們狙擊的目標。



2. 效益論: 每個人的性命都是等價,因此若是恐怖分子活著將會以恐怖行動殺死80個人,80>1,答案很明顯,就算誤殺了小女孩,也該狙殺恐怖分子。

我想這是大部分人直覺上都會選擇的理論,今天不要說80人,如果是80萬人的話呢?80億人的話呢?我想能夠支撐到最後還是決定不能因此犧牲小女孩的人少之又少。

3. 義務論: 用錯誤手段去達成目的,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這都是錯誤的。因此不論如何都不該讓誤殺小女孩的狀況發生。

這個道德標準並不是說不合哩,而是不可行。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中無法去斷定或然率為零的情況,因此任何行動都有可能在道德上產生瑕疵。

當然依照上面幾種理論,大致上人們會達到"即使會誤傷小女孩,也應該要擊殺恐怖份子"這樣的結論。

不過很顯然導演是希望用反向來思考,因此他特使用了兩個部分:

一個就是開頭與結尾都是小女孩搖呼拉圈的場景,除了顯示她的無辜之外,也要讓觀眾看到誤殺將會造成甚麼樣的後果-這樣天真無邪爛漫的笑容與快樂,從此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另外一個場景則是將軍買禮物給自己女兒,這個完全沒有在片中出現的小女孩,卻與天天與死亡危機共存的肯亞小女孩形成了巨大的對比。她們兩人有甚麼樣的差別?為什麼一個要痛苦的死亡,一個只要安穩在家玩具就會送上門?

而這也同時暗指了,如果是素不相識的人,要做個決定犧牲他們是很簡單的,但是如果今天將被犧牲的人是做決定的人的兒女的話呢?

這讓我想到<The Last of Us 最後生還者>這款遊戲,也難怪可以成為一代神作。



這也是為什麼片名取做<天空之眼>,除了這是無人機的作戰之外,從上往下俯瞰,象徵了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遙遠,可以把一切都當作是他人事,也象徵著沒有人可以為此作為辯解,因為我們都不是上帝。



最後,還是套用<卡拉馬佐夫兄弟們>的那段話作結:

「... 我向你質詢,回答我:你想像一下,你在建造一座人類命運的大廈,目的在於建成之後為人類造福,最後給予他們和平和安逸。但要做到這點,必須而且無可倖免地要殘害一個,而且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生靈,比如說就是那個捶胸頓足、痛不欲生的小女孩吧,在她那無法得到申冤的眼淚上締造這座大廈,在這情況下,你是否同意做這大廈的建築師?告訴我,不要說謊!」

留言

熱門文章